素有“品牌之都”美譽的泉州,齊集了眾多國內知名品牌。近年來,在市場同質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發展背景下,眾多泉州企業紛紛結合自身實際,采取多樣化市場進軍形式,以個性鑄品牌,實現創新營銷。回顧2012年的創牌之路,“動漫營銷”作為一種新興品牌傳播載體受到眾多企業青睞,迅速上位,在花樣繁多的營銷模式中開拓出一片新藍圖。
大型動畫片《杰米熊》
泉企借力動漫營銷
有人說2011年是“動漫元年”,只有少數泉州企業試水動漫營銷模式,那么,2012年就稱得上是“動漫盛世”,眾多泉州品牌紛紛借力這個新興載體打造品牌知名度。
細數泉州童裝品牌,涉足動漫領域的不在少數,嗒嘀嗒、子燕、大拇哥、8號熊、杰米熊、爵士兔等品牌紛紛先后借力動漫營銷造品牌,加上近期卡西龍的《尋龍記》、小玩皮的《童話奇遇記》等幾部泉州企業投資拍攝的系列動畫片在各大動漫頻道的相繼播出,泉州動漫立體式營銷的模式在業界獲得廣泛關注,除了童裝品牌外,包括食品、玩具等其他行業也紛紛試水“微動漫”模式,多家企業躍躍欲試。
功夫動漫(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李竹兵認為,傳統童裝童鞋營銷模式存在著同質化的現象,這也成為一個限制行業發展的難題。而童裝鞋服產業和動漫產業的受眾群體都是兒童,兩者存在結合點,通過相互滲透,可以進行互補互助。“童裝童鞋企業借此進行差異化營銷,同時這也是動漫發展之路,泉州動漫產業通過這種動漫立體化營銷模式已經在全國范圍率先取得新的突破。”
除了立體式“動漫營銷”,一種動漫品牌孵化模式也正在泉州業界誕生:制造商與動漫公司聯合打造卡通角色等創意形象,并且投資推廣將其捧紅,借此孵化出一個個動漫品牌,供企業自用,或者出售盈利。
動漫衍生新贏利點
泉州子燕輕工,一個為迪斯尼、芭比娃娃貼牌加工的包袋企業,2008年,斥資1.8億元投資動畫連續劇《燕尾俠》。隨著動畫片的成功制作與播出,子燕輕工開始開發和推廣自主品牌,發展出一條集鞋服、玩具、文具、包袋等動漫衍生產品為一體的綜合產業鏈。目前子燕動漫科技有限公司正與加拿大CALEGO公司就“燕尾俠”商標及卡通形象品牌進行授權。此外,公司還與巴西chibralicoml.Imp.E.EXP公司合作,將旗下自主品牌“燕尾俠”、“KOKO CAT”等動漫衍生產品售往巴西,銷售額達到150萬美元。目前,關于形象版權在巴西、法國、土耳其等國家的授權代理協議正在洽談當中。
一手抓版權,一手抓動漫衍生品市場,這是許多本土品牌的發展方向。廈門大拇哥動漫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凡告訴筆者:“我們采用‘動漫+實業’的新經濟模式,把動漫與時尚進行深度融合,使文化產業化,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目前,作為動漫與產業結合的主打營銷方式——立體式動漫營銷模式的效果也已開始在泉州顯山露水。業內人士分析,這種旨在通過整合動漫產業鏈,以動畫、漫畫、游戲、衍生品等產品,從產業結合的角度,為品牌進行多元化營銷,讓每個環節都對生產型企業形成了營銷誘惑力。在功夫動漫與小玩皮合作過程中,企業還意外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個性突破
勿盲目跟風
不論是走動漫路線、童話故事路線,還是產品衍生路線,業界人士分析,當前國內童裝業已經進入了同質化競爭的階段,“既然產品相同,想要突破,就要在文化和營銷上尋求差異化。”
“國內童裝童鞋企業目前數量雖多,但大品牌不多,還處于諸侯混戰的局面,因此,泉州品牌在市場上占據了很大的上升空間。”泉州六合兒童創意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樹青表示,在機遇的面前,企業嫁接動漫無疑是一種好的嘗試和創新,是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一種形勢。
“然而走創意動漫的路子,投入大、時間長,現在越來越多的童裝企業都來擠這條獨木橋,難免有盲目跟風的現象存在。”陳樹青表示,童裝企業向動漫產業延伸,資金不是問題,但傳統企業在介入動漫產業之前,盲目跟風則意味著有一定的風險,必須先有合適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方式,才可能走出營銷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