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雀巢德國原裝進口的超級能恩系列嬰兒奶粉,被指以加贈量勺的名義變相提價,漲幅達10%;接著,新西蘭又發出官方聲明,限制非法出口奶粉,這使得新西蘭奶粉代購價普漲三成。你方“漲”罷我登場,最近,美贊臣、多美滋等洋品牌的提價潮也隨之而來。在洋奶粉的輪番喊漲的同時,11月6日,在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新一批進口不合格食品中,有超過23噸洋奶粉因查出質量問題被禁止入境。
洋奶粉真的“貴得有道理”嗎?在洋貨的圍攻下,國貨又該如何突圍?
每季漲幅10%到15%
11月15日,筆者走訪了本市幾家超市和母嬰用品店看到,每家店洋奶粉種類都明顯多于國產奶粉,價格也普遍貴出1倍多,部分純原裝進口奶粉甚至超出將近3倍。在大沽南路一家母嬰用品店里,擺放了6個奶粉貨架,在售的15種奶粉中,洋奶粉占比超過8成,除了多美滋、雅培等知名度較高的品牌,還有不少標注著“荷蘭進口”的新面孔。價格方面,1、2、3段洋奶粉800克到1000克裝售價普遍在200元到500元左右。
筆者在采訪中注意到,正在本市各大賣場銷售的雀巢超級能恩嬰兒奶粉1、2、3段的包裝已由900克“瘦身”到了800克,但價格卻依然維持此前的351元、331元、299元。此外,美素、多美滋優階貝護等奶粉因換包裝而上調了20元至30元。
“這幾年,洋奶粉升級、換包裝、送贈品都是噱頭,其實就是變相漲價,而且漲價頻率越來越快,過去也就是半年一漲,現在幾乎是每季都漲一回,漲幅在10%到15%左右。”一家連鎖超市奶粉銷售人員透露,去年共漲了6次,今年到目前為止也已經接到5次調價通知。
雖然洋奶粉越貴越漲、越漲越貴,但不少銷售人員表示,洋奶粉的好人緣卻沒受絲毫影響。解放南路上一家超市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洋奶粉的月銷量幾乎能高出國產奶粉2倍,部分國產品牌奶粉銷量甚至不及個別高端進口奶粉銷量的20%。對此,一些前來選購洋奶粉的消費者這樣解釋,“貴有貴的道理,產品質量有保障。”
質量與國貨相差不大
據了解,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配方奶粉價格最高的國家之一,這除了與洋品牌自身在華高價位、高利潤的定價策略有關,流通環節過多也是重要原因。
事實上,洋奶粉在進入中國前并非奢侈品。目前,澳大利亞鮮奶零售價每公升約合1.03美元,價格低于瓶裝水。據業內人士介紹,這是由于在海外,奶粉從出廠到零售店,中間流通環節較少,然而洋奶粉要進入中國零售賣場,除了關稅、運輸費用,還要經過4個渠道。德國喜寶中國區總經銷商、廣州妥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黃小勇介紹,包括中國區總代理、省市級經銷商、區縣分銷商、終端門店,“算上這4個渠道需要的利潤,洋奶粉價格上浮50%也算合理,但近幾年原料成本下降、關稅下調,洋奶粉還比海外價格高出2到3倍,甚至更多,這就不正常了。”
那么,高價格是否對應高質量呢?著名奶業專家王丁棉表示,“洋品牌奶粉配方和國產奶粉并沒太大不同,即使奶源相對較好,也被運輸時間抵消了,整體質量與國產奶粉相差不大。”對此,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多數消費者依然抱著對本土品牌不信任的心態,這不僅助長了洋品牌提價,還讓一些濫竽充數的假洋奶粉大行其道。據一位奶粉進口商透露,現在市面上銷售的新品牌洋奶粉,有的只是進口了國外原料奶粉,然后在國內或國外注冊一個洋名商標,就搖身一變成了進口奶粉,其實該品牌在其標注的原產地根本不存在。
中資企業聯手海外奶源
面對洋奶粉一路飆升的走勢,國產奶粉始終在尋找逆勢突圍的錦囊。記者了解到,11月1日,廣州安世乳業進出口有限公司宣布聯手澳大利亞AuscoPak公司,向中國內地市場引進澳大利亞原裝進口奶粉“澳咪娜”;與此同時,海王集團旗下的海王健康科技也計劃與韓國Pasteur公司合作推出一款新品;蒙牛集團也在積極與歐洲乳業巨頭Arla Foods(歐世)聯合打造丹麥原裝進口的歐世蒙牛奶粉。王丁棉介紹,目前,像這樣借力海外突圍國內市場的中資企業不下50個,并且還有70多家企業正在排隊申請商標注冊。“由于進口原料奶粉市場價格下跌,直接利用海外奶粉原料,不僅能降低企業成本,還能改善自身品牌形象。”王丁棉說。
除了貼牌生產洋奶粉,中資企業還十分關注海外牧場資源。近日有消息稱,上海鵬欣集團有望在12月完成對新西蘭16個牧場的整體收購,如果收購成功,這將是近年來中國企業最顯赫的一次牧場出海投資。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員宋亮曾認為,中資“洋奶粉”正在拓展市場,未來將可能對幾大外資品牌壟斷的格局產生沖擊。
重點提示:
奶業專家表示,“洋品牌奶粉配方和國產奶粉并沒太大不同,即使奶源相對較好,也被運輸時間抵消了,整體質量與國產奶粉相差不大。”但大多數消費者依然抱著對本土品牌不信任的心態,這不僅助長了洋品牌提價,還讓一些濫竽充數的假洋奶粉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