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品在市場推廣與品牌傳播的過程中,適度的促銷可起到錦上添花的促進作用。但是過度的促銷現象在實際上是愈演愈烈,以致于很多的企業患上了“促銷依賴癥”。這將對整個市場的健康狀況產生諸多不良的后果,因此不管服裝店促銷方法如何,一定要注意適度。
1、消費者麻木:對于某一商品的促銷時節到來時,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與傾向有相當大的影響,但是如果一個商品三天兩頭地搞促銷,甚至是一次比一次的力度要大時,消費者就有點麻木了,產生“審美疲勞”。消費者可能會想:下次再買吧,反正這促銷經常搞,說不定過幾天還更便宜或更多贈品;
2、導致渠道成員的庫存過高:過高的庫存就象隨時可能潰堤的“堰塞湖”,也讓流通渠道同時患上“高血壓”和“腸梗阻”。
3、患上促銷依賴癥:大促銷產生大銷量,小促銷產生小銷量,不促銷沒銷量。以至于促銷要年年搞,月月搞,天天搞,一刻也不能停頓。
4、縮短商品的生命周期:渠道有返利促銷,終端有特價促銷,這些都與價格有直接的關系。過于頻繁的價格折扣,將使得渠道成員與消費者將“促銷價”理解為“正常價”,這時“促銷價”也就變成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心理價格。
也就是說經過頻繁的促銷,商品的價格很難再回升到促銷前的水平,這就會使商品的市場價格在頻繁的促銷過程中不斷走低,各渠道成員的利潤空間不斷“縮水”。當從上到下都高喊“無錢可賺”時,這個商品就快走到頭了;
5、透支未來的市場收益:適度的促銷,要么會擠占同類競品的市場份額,或可以直接產生市場需求的擴容,這是有絕對的好處。但一旦促銷過度,在短期的市場需求無法增加的前提下,除了透支市場的未來收益,則不可能產生“促銷增量”。這又直接導致了“促銷一停,則銷售即止”的怪現象。這了阻止這種現象的發生,又不得不上演另一場促銷(比如上場促銷的目的是“壓貨”,這場促銷的目的是“清庫存”),然后不斷惡性循還。
6、導致價格混亂引發“沖貨”:在針對渠道成員進行進貨獎勵等方式的促銷活動時,由于多數廠商會根據各渠道客戶的進貨金額來設置不同的返利比率,金額大的返利高,金額小的返利低。美其名曰:“貢獻大,回報也大”。這將使得渠道成員之間的價格平衡被打破。由于價格的差異不可避免地產生沖貨行為,對價格體系產生致命的打擊;
過度的促銷現象如果沒有得到遏制,可能會掏空某個品牌的市場基礎,透支某個產品的未來收益,這是營銷界的共識。因此,促銷應適可而止,切莫過度。